1978年,我6歲。父母說我的命好,剛上學就趕上恢復高考。 但是,最讓我開心的是父母盤算著建新房,給我們幾兄妹樂開了花。70多歲的奶奶聽后流淚了:“沒想到啊,快要入土之人還能住上一次新房。” 是啊,就是在那一年,父母靠辛苦勞動、加上大姐掙工分,我們才摘掉了戴在頭上20多年的“補社戶”帽子,并分到了39元錢的現錢,這給了全家人無窮的信心和力量。 但要想建新房,光掙工分不行,39元錢也只能買到100斤大米,關鍵是要有磚有瓦。于是,我們全家人進行了分工,主要為辦磚辦瓦做準備。 那個冬天,我們全家每天收工回來就是不停地挖土、挑土,然后給泥土加水和泥,和了踩、踩了翻,翻了再踩、踩了再翻,一開始倒覺得赤腳踩泥有趣,可一不小心被石頭瓦子劃出了口子,看著腳底的血往外流,但也渾然不怕。 做磚瓦本是一項技術活兒,但在那個年月,能自己的干的都不求人干。母親五尺的身高,卻擔起了六尺高的辦磚活兒。只見她用鋼絲弓把泥巴分成一團團的泥陀,高高舉過頭頂、對準磚匣,狠狠地砸下去夯實后,再用鋼絲弓切割,二塊土坯磚就成了。每每這個時候,我就給母親打下手:端磚。我的腰貓得越低、端著磚跑得越快,母親做二塊我端二塊,我跑得快、母親也做得快,后來母親看著我跑累了,就故意慢慢做,我還催著母親快點做……這樣的工作要往返上萬次才算收工。一個冬天的時間不夠,開春再做。每天散學后,我和姐姐給磚、瓦蓋草簾子防雨露,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揭開草簾子等日曬……周而復始,直到干透為止。看著那一排排比我還高的土坯磚擺成了一道風景的時候,我就想“新房”離我們不會遠了。父親說:“還早著呢。做瓦的工序比做磚還復雜。但是,最難的是燒窯。”只有經過烈火燒出來的磚瓦,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淋日曬,也才能建房用。 燒窯是件苦差事,誰也不愿干,父親就采用“換工”的方式請人來,千難萬難,父親總是有辦法……一直到1979年的臘月二十八,我們才建起了四間、二層的木架磚混結構的新房。 那年春節,全家一人一碗地瓜干就著三片臘肉算是過了一個“年”,但我們更加充滿信心。父親說:“看這形勢,日子有奔頭了,只要努力,以后定能天天過年。”從此,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,盡管后來搬了幾次家、換了幾次新房,但40年前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一直伴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隨心蕩漾! >>>更多美文:情感日志
- Oct 19 Sat 2024 08:22
逃不出自己的掌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